广东省一例白喉疑似病例病原学检测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目的:对广东省发现的一例疑似白喉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病原学检测,以明确诊断。方法:访视患者发病前后的相关知情人,查阅临床病历,对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采用血平板和吕氏斜面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和病人鼻腔分泌物进行细菌分离培养,对阳性菌株进行细菌涂片染色镜检,梅里埃API Coryne棒状杆菌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鉴定、脂肪酸分析仪进行分型鉴定、用PCR方法测定白喉杆菌B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采用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菌种库中保藏的白喉杆菌进行阳性对照(重型,编号:CMCC 38009)。结果:疑似病例和密切接触者咽拭子未分离到白喉杆菌。从该疑似病例鼻腔分泌物中分离到一株白喉杆菌,镜检呈革兰氏阳性杆菌,形态多样化,经吕氏斜面培养后进行革兰氏染色或奈瑟氏染色,菌体一端或两端见特征性的异染颗粒,API Coryne生化鉴定提示99.4%是缓和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 diphtheriae mitis/belfanti)。用气相色谱法进行脂肪酸分析,结果也是白喉杆菌(Corynebacterium-diphtheriae-intermedius-GC Subgroup B)。菌株用PCR方法测定白喉杆菌B棒状杆菌噬菌体tox基因,结果阴性。结论:此为广东省近年来首次分离到的白喉杆菌,经鉴定该菌株不带有毒素生物结构基因,为非毒源菌株,根据白喉诊断标准(WS 275-2007),该病例应为白喉带菌者。广东省已多年没有白喉病例报告,但仍存在白喉带菌者,提示我们要加强白喉病原学监测。
白喉 白喉杆菌 病原检测 流行病学调查
刘美真 张伟铮 疏俊 陈经雕 管大伟 傅传喜 杨波 柯碧霞 柯昌文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 510300 广东省中医院人学城分院检验室 广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海珠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广东,广州,5100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202-208
2011-05-28(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