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与缺血性脑卒中危险因素对比研究
目的:比较急性视网膜缺血事件与急性大脑半球缺血事件危险因素异同,为针对性预防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单中心临床病例横断面描述性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09年1月确诊的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连续病例(ARIE组)和同期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住院患者连续病例(AHIE组)。采集所有入组患者临床基本信息,对所有入组患者行颈动脉超声、超声心动图、心电图(Holter)、头MRI或头CT及血液生化指标、凝血指标、血管炎相关自身免疫抗体等辅助检查,研究ARIE患者危险因素,并将两组患者危险因素进行比较。应用SPSS11.5软件,采用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收集ARTS病例124例,AH1E病例126例。ARIE组与AHIE组比较发现,ARIE组平均年龄53.1±15.5岁,较AHIH组平均年龄67±12.2岁低,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性别、吸烟史、酗酒史、高脂血症、缺血性心脏病史在ARIE与AHI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卒中史、心房纤颤在ARIE组比在AID组少见(P<0.01,0.05 )。而重度颈动脉狭窄(≥70%)或闭塞在ARIE组较AHIE组常见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RIE对于AHIE: OR, 2.3: 95%CI,1.110-4.682) 。结论: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发病年龄相对较低,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瓣膜病、卒中史、心房纤颤在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多见,而重度颈动脉狭窄多见于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早期和合理干预颈动脉病变是预防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变的关键,而各项血管危险因素的综合管理对预防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更为重要。
急性缺血性视网膜病 急性脑血管病 病例分析 预防干预
王虔 贾楠 卢宁 田国红 王莹 冀鸿涛 张晓君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45-49
2011-03-2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