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秋冬养阴终为涵阳

  经云: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世人不知医理,不懂阴阳,戕害元阳,不病者病,病者死,实可叹也!<br>  春夏是阳气萌动生发之季节。此时与阳共舞,才能神气十足,驱邪有力。如戕害元阳,既是眼下不病。秋冬也会无阳可令不敛藏,或藏之甚少。<br>  秋冬是阳气集结凝聚,深藏地下水中的季节。春夏阳气的萌发彰显才是生命的意义和标志。但秋冬阳气的收敛潜藏的基础,是生命之根,根深才能叶茂,厚积才能博发。秋冬之季,顺应天时把阴养足才能收敛潜藏更多的阳气。养阴上手段,潜阳才是目的。只有在这一点上,养阴才有意义。<br>  养阴、养阳之法,李可主校、刘力红主编的《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有很多很好的论述和临床病案,此略举一二。有一70多岁老人夏季病阳气亏虚,服肾气丸至立秋,诸病全愈,次年春精神大加,行动如少年。小满大暑之间,正少阳相火之时,此时补起相火,秋后降入水中,所以交春见效特大。肺为阴根,肺阴足则全身的津液自足。用糯米调花生油,早晚饭后一碗,数日之后,阴生液旺,凡阴亏诸病,皆有显著之功。秋冬尤宜。

中医养生 秋冬季节 益气养阴 补阳学说

曾庆

郑州市管城区城东路外国语小学 450004

国内会议

第三届泛中医论坛、中医“治未病”暨首届扶阳论坛

南宁

中文

47-47

2007-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