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铅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在区域土壤铅污染源解析中的应用

  目的:明确区域耕层土壤铅污染的程度,探讨耕层土壤铅污染的来源,解析各污染源的相对贡献率。方法:以陕西西部某污染区为研究区域,采集大气降尘、耕层土壤(0-20cm)和背景土壤样品,用ICP-MS测定铅元素含量及同位素比率值。结合二元混合模型计算各污染源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结果:(1)耕层土壤(0-20cm)铅含量范围为21.8-40.0 mg/kg,平均值为27.1 mg/kg;(2)大气降尘对农田耕层土壤(0-20cm)铅的贡献率为39%~51%,背景土壤对农田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率为49%~61%。结论:耕层土壤铅含量高于土壤背景值,说明耕层土壤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铅污染。背景土壤对耕层土壤铅的贡献略大于大气降尘。

耕层土壤 铅污染 污染源分析 铅同位素指纹分析技术

赵多勇 魏益民 郭波莉 魏帅 蔡先峰 吴小胜 田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农业部农产品加工与质量控制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193

国内会议

2011年重金属污染防治技术及风险评价研讨会

北京

中文

173-179

2011-12-27(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