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毒性的关系
目的:初步了解中国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血中尿苷二磷酸葡萄糖苷转移酶1A1(UGT1A1)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情况,并研究其多态性与伊立替康化疗的毒副反应(延迟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关系。方法:收集64例使用“伊立替康联合顺铂方案”化疗的宫颈癌和卵巢癌患者的全血标本,提取基因组DNA,PCR扩增UGT1A1基因启动子,用毛细管电泳等位基因片段分析(size-based analysis)方法分析基因启动子多态性,并与化疗毒性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中UGT1A1基因启动子的野生纯合型(TA 6/6)最为常见,共44例,占68.75%;其次为突变杂合型(TA 6/7),共17例,占26.6%;突变纯合型(TA 7/7)仅3例,占4.69%。UGT1A1基因启动子表现型是发生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40,OR=4.228).但不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独立影响因素(P=0.068.OR=3.659),TA6/7和TA7/7基因型患者可能比TA6/6基因型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高。结论:在中国宫颈癌、卵巢癌患者中,UGT1A1基因启动子以TA6/6型较常见。UGT1A1基因启动子多态性是伊立替康所致延迟性腹泻的独立影响因素,TA6/7和TA7/7基因型发生延迟性腹泻的风险高于TA6/6型。
宫颈癌 卵巢癌 UGT1A1基因 化学治疗 临床疗效
李虎 黄鹤 刘继红
广州番禺中心医院妇科 511400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妇科 广州,51006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61-165
2011-12-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