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冠脉造影后造影剂肾病的回顾性临床研究

  目的:以行冠脉造影术患者为对象,对低渗、等渗造影剂作比较以及了解造影剂肾病的预后。方法:本研究收集2008-2009年行冠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查询门诊回访患者的术后1个月-6个月的肾功能以及2009年后的电子病史,并对高危以及肾功能不全的患者进行电话随访缺失的肾功能、患者病情、存活与否。结果:Logistic回归提示男性、急诊PCI、心衰、ALB、BUN、等渗造影剂、利尿剂、eGFR是CIN发病的危险因素,而体重、Hb是CIN发病的保护因素;CWH治疗在CIN发病与未发病组的发生率为14.3%和0.4%(P<0.001,OR=42.000);CIN发病与未发病两组在院内死亡率为7.8%和0.5%(P<0.001, OR=18.468); CIN发病与未发病两组的远期存活率为86.3%和98.3%(P=0.000 OR =9.091)。结论:造影剂肾病的发病与男性、体重、急诊PCI、术前低血压、心衰、贫血、肾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电解质紊乱、利尿剂以及其相应的临床指标密切相关;而一般认为临床能进一步保护肾脏的等渗非离子型造影剂在本研究中却没有明显优于低渗非离子型造影剂,而且在发病中是危险因素;水化是唯一公认有效的预防CIN手段,但是本研究提示水化与否在临床上没有显著意义,而且不适当的水化可能带来不良后果:在预后中,本研究提示CIN是CWH、院内死亡、远期生存的危险因素。

造影剂肾病 冠状动脉造影 病理诊断 临床预后

李军辉 宣昶有 魏盟 陆志刚 汪年松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肾内科 200233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460-461

201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