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静脉插管术制作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优化
目的:优化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制作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的方法,在原有的经典制作方法即一次性给药的颈静脉插管术基础上进行多次尾静脉追加,从而得到更稳定的适合肾病综合征药理实验研究的模型。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30只,6周龄,体重170~190g,随机分为三组,即对照组、颈静脉给药组和追加给药组。每组10只大鼠。正常组:实施颈静脉插管,一次性匀速缓慢注入3m1生理盐水。颈静脉给药组:实施颈静脉插管,一次性匀速缓慢注入3m1 0.3%的PAN (50mg/kg)。尾静脉追加组:实施颈静脉插管,一次性匀速缓慢注入3m1 0.3%的PAN(50mg/kg),再于首次造模后第13, 16, 19天尾静脉追加注射1 ml 0.1%的PAN (5mg/kg)。结果:颈静脉给药组和追加给药组尿蛋白排泄量自PAN注射之日起第5~7天即明显增加,第10~14天达到高峰,但颈静脉给药组随后呈现下降趋势,20天时尿蛋白排出量接近正常水平。尾静脉追加组到实验结束时仍然保持稳定的变化水平,避免出现一过性的大量蛋白尿。结论:通过尾静脉追加给药方法诱发的嘌呤霉素氨基核苷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具有蛋白尿变化稳定,生化指标变化显著,病理改变明确,实验周期短,节约成本等多个优点,更适用于临床和基础对肾病综合征的药理研究。
嘌呤霉素氨基核苷 肾病综合征 实验药理 临床应用
刘慧洁 李平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 100029 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
国内会议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肾脏疾病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暨2011年国际中西医结合肾脏病学术会议
北京
中文
520-521
201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