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脉络学说构建及其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

  我国心血管病现状呈现出“三高三低”的特征: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和低知晓率、低控制率、低治愈率,并己成为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和健康的“头号杀手”,是中西医学界需要共同应对的重大疾病。脉络学说研究“脉络-血管系统病”发生发展规律、基本病理变化、临床证候特征、辨证治疗用药。但由于历史上“重经轻络”、“重经轻脉”造成了“经脉”与“经络”概念混淆,导致了脉络学说的历史缺位,致使这一对血管病变具有重要指导价值的理论未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因此建立系统的脉络学说不仅对完善中医经脉理论体系具有积极作用,也将对提高血管病变防治水平发挥重要的临床指导价值。文章从以下几方面,阐述了脉络学说指导血管病变防治研究:1、络气郁滞/虚滞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2、脉络瘀阻与动脉硬化;3、脉络细急与血管痉挛;4、脉络瘀塞与血管堵塞或闭塞;5、心律失常与慢性心力衰竭。上述研究均体现了脉络学说核心理论——“营卫承制调平”在血管病变防治中的指导价值,显示出脉络学说的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并成为以中医为主体多学科渗透融合研究血管病变的重要思想,不仅有效指导脉络病变发病规律及干预策略研究,且对把握血管病变这一复杂性疾病的本质规律具有其指导价值。

血管病变 脉络学说 系统构建 中医临床学

吴以岭

河北以岭中西医结合研究院

国内会议

全国中西医结合发展战略研讨会暨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成立三十周年纪念会

北京

中文

9-13

2011-11-22(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