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后诗人廖伟棠浪游书写中波西米亚-东亚的错置拓蹼:兼论姜涛、高晓涛相关诗作
这是一篇关于移动的论述,但是关于诗学,而不是交通学。但某种程度上,他确实是关于交通建设,关于廖伟棠等70后诗人如何建筑其漫漫诗句,转以变奏、赋格手法,使饱富移动感的意象得以在其中随主体流逝。以此浪游主体的本身,对霸权中心进行一系列的隐喻、讽刺。<br> 文章中,我们将要梳理的不只是疏离,而是诗人如何在易容与化名中贪执波西米亚人的面容进行移动,使波西米亚人浪游鸣唱以及相关主体意象成为文本魅力的基础。此外,于文本中错置林立栉比鳞次的异国与中国图景,并在拓蹼东亚化波西米亚的书写中,掩护安那其与伊甸园的心思与知识。
浪游作品 创作风格 艺术特色 文化内涵
解昆桦
台湾师范大学图文所博士
国内会议
北京
中文
209-229
2011-10-2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