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ader-Willi综合征患儿的临床及分子缺陷机制研究
目的:本研究通过对24例临床诊断或疑似病例的临床表型及分子缺陷机制研究,探讨中国PWS患儿的表型特征及不同缺陷机制与表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一聚合酶链式反应(MS-PCR)技术,对临床诊断或疑似PWS的24例患儿进行分子遗传学筛查。对15例经MS-PCR技术确诊的PWS患儿,采用甲基化特异性一多重连接探针扩增(MS-MLPA)技术,对不同分子缺陷机制(父源缺失型或母源同源二倍体型UPD)进行鉴别。结果:24例患儿均表现有母孕期胎动减少、新生期肌张力低下及吸允无力、喂养困难。15例经MS-MLPA分析,明确缺失型13例(占83. 3% ) , UPD型2例(占16. 7% ),缺失型比例明显高于高加索人群(65%~75% )。结论:中国PWS患儿的缺失型比例与其他亚洲人群相似,高于欧美等高加索人群。母孕期胎动减少、新生期肌张力低下及喂养困难是PWS患儿最具特征性的临床表现。
儿童患者 Prader-Willi综合征 临床表型 分子缺陷机制
陆炜 崔斌 陈秀丽 罗飞宏 沈水仙 支涤静 周文浩 杨毅 徐虹 齐研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上海,201102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内分泌研究所 上海,200025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上海,201102 新生儿科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上海,201102 儿科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上海,201102 肾内科
国内会议
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
烟台
中文
231-232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