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基因诊断和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

  目的:对一疑似XD遗传的低血鳞抗维生素D佝偻病(X—linkedhypophosphatemic vitamin D resistant rickets)即X连锁低磷酸盐血症(X—linked hypophosphatemia,XLH)的相关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和新突变的致病性鉴定,以揭示患女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从而达到确诊的目的并为对症治疗和今后的孕早期产前基因诊断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方法:应用微量DNA快速提取、PCR-Sequencing等方法对患女的X一连锁磷酸盐调节基因一一PHEX基因的所有外显子及外显子与内含子交界处序列进行突变分析;同时应用PCR-DHPLC快速筛检法对70例正常对照相应的外显子进行突变筛查,以排除多态性位点的可能性。结果:该患者PHEX基因第22外显子区域内发生一个新的杂合插入突变即c. 2197-2198 ins AACT,引起密码子发生移位,导致肤链提前在第733位遇上终止密码“TAA”,使肤链从正常的749个氨基酸缩短至732个氨基酸,从而严重影响了PHEX蛋白的结构和功能,导致疾病的发生。结论:应用PCR-DHPLC和PCR-DNA序列分析技术是检测XLH病PHEX基因突变的有效方法。所检测到的c.2197-2198 ins AACT杂合插入突变是国际首见的一种致病性新突变,它极可能是引起患女发病的根本内因。

抗维生素D佝偻病 基因诊断 致病性鉴定 遗传学机制

唐佳 蒋玮莹 郭奕斌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医学遗传学教研室 广州,51008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

烟台

中文

235-236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