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的诊断及WISP3基因分析

  目的:从临床及影像学角度识别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了解中国患者PPD的基因突变类型。方法:7例患者(男6例,女1例),所有患者接受骨骼(包括脊柱、大小关节)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查(血沉,钙磷、C反应蛋白、ASO、类风湿因子及尿翁多糖定性、电泳等)以进行PPD的临床诊断;对7例PPD患者采用PCR扩增WISP,噬因5个外显子及其两侧翼序列,测序分析以寻找突变(参考的基因库cDNA序列编号NG_011748.1);对发现的基因新贫异,通过对父母及50例对照者进行相应基因突变检测以证实。结果:7例患儿符合PPD的临床诊断:身高低于或接近正常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3例短颈,非炎性的多关节(包括指趾关节)膨大,或伴关节僵硬、弯腰、下蹲运动受限;影像学显示扁平椎、椎体前缘呈鸟嘴或子弹头样改变,或伴脊柱弯曲、骸关节狭窄、股骨颈短、或股骨头及膝关节、指关节骨髓(干髓端)扩大等;所有患者血沉、C反应蛋白、类风湿因子、尿黏多糖定性、电泳等实验室指标正常。7例患儿中发现了7种WISP3基因突变(检出率91. 67%)。结论:PPD临床特点是进行性、非炎性的多关节(包括指趾关节)膨大及运动障碍,类风湿因子等实验室指标正常;全身骨骼(包括脊柱)的影像学检查对诊断十分重要,主要特征为扁平椎、关节骨髓(干箭端)扩大及关节腔狭窄;需要与幼年型特发性关节炎、迟发性脊柱骨髓发育不良及黏多糖病进行鉴别诊断。本研究结果发现了7种WISP3基因新变异,扩大了中国人PPD基因突变谱。

儿童患者 进行性假性类风湿性发育不良症 临床诊断 基因突变

叶军 张惠文 邱文娟 韩连书 张雅芬 顾学范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 内分泌遗传代谢病室 200092

国内会议

2011年第11届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学术会议

烟台

中文

244-245

2011-10-13(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