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淮安市(地区)小儿脓毒症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摘要)

  目的:希望通过此次研究不仅可以获得地方儿科脓毒症的流行病学资料、更有助于基层医务人员提高对脓毒症的认识和处理能力,还可整体改善地区性医院儿科的医疗水平,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儿科脓毒症的诊断标准提供可靠的依据。方法:淮安地区11家医院组成儿科脓毒症调查协作组,收集脓毒症患儿资料。小儿脓毒症定义为SIRS合并可疑或己证实的感染,或由可疑或己证实的感染导致的SIRS。以及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急救学组有关儿科感染性休克的诊疗推荐方案。结果:与脓毒症病情及转归相关的各项生物指标在脓毒症发病过程中,C反应蛋白、总胆红素、谷草转氨酶及乳酸脱氢酶均出现增高的现象,而且AST, LDH、血肌酐及尿素氮在重症脓毒症患者中升高更加明显,往往提示病情重,预后不良。结论:小儿脓毒症主要集中在小于五岁以下的儿童,以肺部感染为主,病原感染以细菌最常见。血常规、血生化等检查在地区医院早己广泛普及,通过本次调查发现,一些常用的生物指标有助于疾病的诊断和判断患儿的病情变化。

小儿脓毒症 诊断标准 生物指标 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王媛媛 邹文凯 左晓峰 衡永波 孙波 岳虹霓 杨晓春 单春明 范玉金 董茂田 张一星 徐锦中 林文龙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102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01102

国内会议

中华医学会第十六次全国儿科学术大会

昆明

中文

112-114

2011-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