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颅内压监测在儿童颅内损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回顾性分析儿童颅脑外伤患者有创动态颅内压监测在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8月~2011年3月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病人28例,所有病例均在伤后4h内行颅脑CT扫描检查。ICP采用脑温、ICP监护仪持续监测,脑温、ICP监测探头调零后于术中或床边采用侧脑室穿刺外引流手术法置入,取发际内2cm,中线旁2cm相交处钻颅,平行矢状线、垂直双外耳道连线垂直置入监测探头,深约3cm,妥善固定。每日于穿颅处更换敷料。病人从术后或入院后立即进行持续床边监测,每小时记录1次,至ICP正常72h或死亡停止。结果:本研究中无1例发生与监测探头置入相关的颅内血肿、脑脊液漏和神经功能损伤等并发症。3月后随访,14例预后良好,5例中残,3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4例死。所有病例按照预后分组,其中死亡组的脑温明显持续下降,ICP随着脑水肿的加剧持续增高,与其他存活组的相应值比较,均差异显著。随着脑水肿的产生、逐步加重及缓解,保守治疗病例的ICP逐步升高,后又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颅内血肿术后的病人持续动态ICP监测,在病人的病理分析、药物选用、提高疗效及判断预后等方面有重要意义,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
儿童颅内损伤 手术治疗 颅内压监测 临床应用
陆国平 李昊 施伟 郑继翠 马健 郑珊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重症医学科 201102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64-165
2011-09-24(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