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南极考察越冬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生物钟基因Clock和Bmal1昼夜性节律表达的变化
目的:观察在南极越冬的中国南极考察队员外周血淋巴细胞钟基因Clock和Bmall表达昼夜节律性变化。方法:在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队越冬队员中选择8名队员,平均年龄38岁,均男性,在一个昼夜周期内设立6个时点(ZT):02、06、10、14、18和22,每一时点采集外周静脉血6ml,采集赴南极前后二组血样。用实时定量RT-PCR方法,测定不同昼夜时点(ZT)样品中核心钟基因Clock和Bmall的mRNA表达量,通过余弦法和Clock Lab软件获取节律参数,进行赴南极前后对比。结果:赴南极前,8个样本Clock和BmaLL的mRNA表达均有显著昼夜节律特征(P<O.05),Clock的峰时和谷时分别位于ZT22和ZT10,Bmal1的峰时和谷时分别位于ZT20和ZT8。赴南极后,仅存2例Clock、3例Bmal1表达出现显著昼夜节律变化,Clock峰时和谷时分别位于ZT3和ZT15,Bmal1峰时和谷时分别位于ZT12和ZT24。结论:南极特殊周期环境对人体生物钟基因表达的昼夜节律性会产生影响。
人体生理学 外周血淋巴细胞 基因表达 昼夜节律性
夏艳芝 余万霰 王国卿 王洁 陈绍平 张永虹
苏州大学医学部 南昌大学医学院 南昌大学第四附属医院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76-87
2011-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