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调整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研究
目的:揭示针刺调整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节律紊乱的时相特征。方法:采用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方法模拟慢性轮班工作复制昼夜节律紊乱模型,观察不同时间点电针“百会”、“长强”对金黄地鼠超前性光暗周期相位转移后节律再同步的影响。结果:在模拟超前性光暗周期转移后,金黄地鼠的活动均向前漂移。不同批次不同组动物的平均漂移幅度在156.14-586.00分钟之间。在ZT16、ZTO针刺,与自然恢复组比较,针刺组再同步所用天数虽小于自然恢复组,但是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在ZT4、ZT8、ZT12三个时相点针刺有明显促进金黄地鼠自发活动节律再同步的作用,与自然恢复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在ZT20针刺后,针刺组重导引所用天数略长于自然恢复组,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针刺有肯定的促进节律再同步的作用,针刺导引节律再同步的作用具有依时相性。
节律紊乱 针刺疗法 时相特征 动物实验
蔡定均 魏焦禄 赵纪岚 谢川 刘旭光 朱丽 周奇志
成都中医药大学时间生物学实验室 610075
国内会议
南宁
中文
156-161
2011-09-15(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