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四川地震灾区鼠密度监测报告

  目的:为了了解四川汶川5.12大地震后灾区害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和群落演替,预防鼠传疫病的发生,指导灾后的媒介生物控制和鼠源疫病防控。方法:夹夜法,用江西贵溪捕鼠器械厂生产的大号钢板夹,生葵花籽为诱饵。农田主要在重灾区的都江堰、彭州、什邡、绵竹、北川和汶川6地进行;村庄调查主要在彭州和绵竹进行,在临时棚户区及后来建成农房院落、厨房、杂物和仓房进行调查。结果:从2008年6月开始,至2009年6月,每月调查1次,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每3个月调查一次。农田置鼠夹21740夹夜,捕鼠1953只(含四川短尾鼩),农房置夹3105夹夜,捕鼠409只。主要捕获到啮齿目和食虫目两类,其中啮齿目为1.58%,食虫目鼱科为7.14%。捕获的种类有褐家鼠、大足鼠、黄胸鼠、小家鼠、黑线姬鼠、巢鼠、针毛鼠、四川短尾鼩与臭鼩。

鼠密度 监测报告 地震灾区

王勇 李波 张美文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湖南 长沙,410125

国内会议

第3届全国人畜共患病学术研讨会

北京

中文

331

2011-09-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