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末期肝病模型动态评分评估HBV相关肝衰竭预后的价值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及其变化率(△MELD)在预测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HBV相关肝衰竭患者98例,随访24周,收集相关临床资料,计算MELD、△MELD分值。比较不同时间点存活与死亡患者MELD及△MELD分值,应用ROC曲线下面积比较MELD及△MELD预测预后的准确性,以最佳临界值分组,比较不同组别不同时间点的病死率;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运用生存分析方法比较各组生存率变化。结果:98例患者24周内死亡52例,存活46例,死亡组与存活组间MELD、△MELD分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23组8、12、24周病死率均明显高于MELD<23组,△MELD>4.5组病死率也高于△MELD<4.5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判断患者12、24周预后△MELD的AUC(0.823、0.815)明显大于MELD的AUC(0.680、0.684)(P<0.05):生存分析显示以最佳临界值分组,各组间累积存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系统适用于我国HBV相关肝衰竭患者预后的预测;△MELD评估预后的准确性要高于初始MELD,有着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肝衰竭 终末期肝病模型 临床预后 评估方法
过建春 李春青 荀运浩 王宇芳 俞秀丽 石伟珍 施军平
浙江省杭州市第六人民医院 310014
国内会议
张家界
中文
74-77
2011-08-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