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粒子标记大鼠骨髓基质细胞的体外MR成像实验研究
目的:采用超顺磁性氧化铁颗粒标记BMSCs,进行体外MR扫描,以探索1.5TMR用于干细胞示踪研究的可行性,为标记干细胞移植活体内MR示踪的临床应用奠定基础。方法:1.材料,实验对象:单位容积内不同数量SPI0标记的BMSCs(5×106, 1×106, 2×106)和未经SPI0标记的BMSCs2×106分装于不同EP管中,以1%的琼脂糖作为细胞混悬介质,行不同序列的MR扫描。2.方法,BMSCs的混悬:将琼脂糖粉剂溶于蒸馏水中,配成1%浓度的溶液,加热溶解。MR扫描:将装有SPI0标记和未标记的BMSCs的EP管固定于Microscopy 4.7cm显微线圈,调整高度确保EP管位于磁体中心位置。后处理:于图形处理工作站上,使用MR自带软件分别测量SPI0标记和未标记BMSCs各不同序列的信号强度。数据统计分析: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分别对标记组和未标组,以及标记组各组间数值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应用1%的琼脂搪液作为混悬液,可配制成不同细胞浓度的细胞悬液,细胞在混悬介质中分布均匀,1%的琼脂糖液可作为较理想的细胞混悬介质,磁共振成像效果满意。结论:干细胞经磁粒子标记后,使MR信号发生改变是干细胞MR活体示踪的基础。但信号变化的程度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抓检测移植的磁粒子标记细胞的敏感性随磁场强度的增高而增加,与MR硬件、空间分辨率、细胞对磁粒子的吸收能力、对比剂类型、细胞标记效率、细胞数量和扫描序列等因素有关。
核磁共振 骨髓基质细胞 成像技术 氧化铁颗粒
范国华
江苏省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影像科 215004
国内会议
西安
中文
113-115
2011-05-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