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非经常性损益、会计准则变更与ST 公司盈余管理

  本文在回顾了盈余管理、会计准则变更以及非经常性损益等相关文献的基础上,结合2007年我国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以非经常性损益为切入点,对我国上市公司是否会借会计准则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数据表明,从2005年以来,上市公司的非经常性损益比重呈现上升的趋势,2007年达到最大值,说明我国上市公司在会计准则变更之际有较强的盈余管理的动机,而在这些上市公司中,说明被ST的公司,通过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要远强于非ST公司,并且在会计准则变更的2007年,被ST的公司的盈余管理动机显著强于会计准则变更的前后年度;同时本文也实证检验了影响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因素,经验数据发现,高管的经济动机、公司的股权变动、第一大股东以及第二至第五大股东对第一大股东的制衡度、证监会的风险警示制度以及公司规模对公司进行盈余管理有显著作用,特别是急于想解除风险警示或降低风险警示水平的公司,更有动机利用会计准则的变更之际进行盈余管理,以达到“洗大澡”的目的。

非经常性损益 会计准则变更 盈余管理 上市公司

蒋大富 熊剑

暨南大学管理学院 510632

国内会议

第十届中国实证会计国际研讨会

昆明

中文

1-11

2011-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