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余管理方式选择、行为隐性化与濒死企业状况改善--来自特别处理公司2004-2010年的经验证据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除了操控应计项目进行应计盈余管理,管理层还可以通过操 控实际交易活动进行真实盈余管理。本文选取2004~2010 年的特别处理企业为研究对象,考 察其为了改善自身状况对盈余管理方式的选择以及行为方式的转换。本文发现,处于濒死状况的企业既实施了应计盈余管理也实施了真实盈余管理,难以被识别的真实盈余管理对濒死企业状况改善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易被识别的应计盈余管理却对濒死企业改善的状况产生 了不利影响。进一步的研究显示,濒死企业盈余管理行为越隐性化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改善其濒死状况。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监管环境的趋严,在一定程度上诱导了濒死企业由应计盈余管理转向成本更高,对企业未来价值损害更大的真实盈余管理,这为特别处理企业二次 戴帽提供了部分解释。因此,在制定上市公司监管政策时应该综合考虑相关政策可能产生的 非预期后果。
盈余管理 行为隐性化 濒死企业 企业价值 上市公司
朱荣 和辉
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611130
国内会议
昆明
中文
1-16
2011-12-16(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