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清水江契约苗汉语互借机制研究》

  清水江中下游苗族契约中存在大量的苗汉语互借的文字记载,尤其是地名“汉字记苗音”的借用现象非常突出,这些现象可以反映出从清初到民国年间近300多年的时间段里汉语和苗语在苗族地区相互借用度高,特别是三板溪库区平鳌、文斗等苗族村寨留存至今的近十万份契约,大量地名是用汉字来记录苗语读音,这一记录导致苗语地名的历史渊源和隐涵的文化本真出现“失语”。通过田野考察和分析研究,这些“汉字记苗音”的苗语地名不仅还原了其隐涵的文化本真和历史渊源,而且也反映了自清初到民国年间300多年的汉语进入苗族的渗透和被接受度。本文以平鳌、文斗2个苗族村寨“汉字记苗音”的地名的苗汉语互借现象为研究对象,从语言学、文化学及苗学的角度来对地名的历史渊源及其反映的内蕴意义作出探索性的分析研究,以探明“汉字记苗音”地名的类型及规律,以此纠正那些以讹传讹的称谓,并对一些不懂苗语地名的历史渊源的研究和内蕴丰富的“汉字记苗音”苗语地名以规范及警示。

苗族契约 苗汉语互借 苗语地名 历史渊源

李一如

国内会议

中国人类学民族学2011年年会

南宁

中文

108-118

2011-12-10(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