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例丙戊酸钠血药浓度未达标的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丙戊酸钠(VPA)血药浓度未达有效治疗范围的相关因素,以促进VPA的临床合理应用。<br>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期间126 例次VPA血药浓度<50mg·L-1的患者,分析其VPA用药剂量、降低VPA浓度的碳青霉烯类药物和酶诱导剂使用情况。<br> 结果:55 例(43.65%)存在VPA剂量不足;31 例(24.60%)与碳青霉烯类合用,下降幅度79.00%±7.00%;28 例(22.22%)与酶诱导剂苯巴比妥或卡马西平合用,下降幅度50.54%±8.40%;12 例(9.52%)为VPA与碳青霉烯类和酶诱导剂一起合用,下降幅度高达94.56%±2.44%。<br> 结论:碳青霉烯类药物降低VPA血药浓度的幅度比酶诱导剂更大,临床宜谨慎选择。
丙戊酸钠 血药浓度 药物相互作用 碳青霉烯类药物 酶诱导剂 临床合理用药
唐莲 周黎 虞燕霞 杨辰 尚尔宁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药剂科 江苏苏州 215002 苏州市立医院本部 核医学科 江苏苏州 215002
国内会议
烟台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