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低空大气逆温特征分析
利用太原市(53772 站)2007-2009 年(共1096 天)07 时逐日探空资料,对低空逆温(等温和逆温)出现频率、厚度、强度等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简述了太原市逆温成因。分析表明:1、太原市年平均无逆温日仅67 天,频率为18.4%。各月均有逆温层出现,全年呈“U”字形分布,夏季6-8 月出现频率最低,均低于60%,9 月至次年2 月逆温层出现频率均大于 90%。低空逆温最高频率出现在11 月为97.8%,最低出现在6 月为55.6%。从季节变化来看,秋季出现频率最大,达94.9%,其次是冬季,夏季最低,为56.2%。分类统计来看,4-9 月悬浮逆温出现频率高于接地逆温,其余各月为接地逆温频率高于悬浮逆温。2、统计太原市3 年的逆温层厚度表明,接地逆温年平均厚度为528.3m,悬浮逆温年平均厚度为434.7m。5-8 月接地逆温层平均厚度明显比悬浮逆温层平均厚度大;季节划分,接地逆温层季平均厚度夏季最大,秋季最小,而悬浮逆温层季平均厚度冬季最大,夏季最小。悬浮逆温层冬季不仅底高高,而且厚度厚,夏季虽然底高也较高,但厚度在四季中最薄。 3、太原市接地逆温年平均强度为0.68℃/100m,月均强度11 月强度最强(1.50℃/100m),1 月次之(1.36℃/100m),6 月最弱(0.08℃/100m);悬浮逆温年平均强度为0.65℃/100m,月均强度1 月最强(1.01℃/100m),11 月次之(0.86℃/100m), 6、7 月最弱(0.40℃/100m);3-9 月接地逆温强度小于悬浮逆温强度,其余各月情形相反。从季节来看,秋、冬季接地逆温强度较悬浮逆温强,而春、夏季较之弱,各季平均逆温强度都以冬季为最强,其值分别为1.21℃/100m 和0.81℃/100m。最后指出,太原市秋冬季节的气候背景和特殊地形条件影响导致逆温出现频率偏高,稳定的大气逆温层结对城区污染物扩散产生不利影响,加重大气污染。
低空大气逆温特征 污染物扩散 大气污染 地形条件
李清华 张荣 魏丹宁
山西省气象科技服务中心 山西省气象局,山西 太原 03000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