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下垫面城市特征对一次成都地区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研究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对成都地区的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此次暴雨过程是由于巴湖冷槽不断分裂小槽东移,配合河套到四川北部堆积的冷空气南下,触发了副高边缘强不稳定能量释放,形成了强降水。利用WRF模式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式对9月22日-26 日的副热带高压位置、高原低槽和台风中心位置模拟较好,模拟降雨中心与实况较为接近,但对于台风外围风场达到的位置模拟有所偏差,这是造成模式对此次过程雨量模拟偏小的重要原因。利用WRF模式对城市下垫面的可能影响进行了敏感性数值试验。将新的下垫面资料引入后,暴雨落区与控制试验相比变化较小,降雨初期与控制实验相比提前,强降雨中心面积有所增加。分析其原因为:成都地区周边的地形环境是影响成都中尺度降水总雨量和落区的关键影响因素。将盆地西部到东部的下垫面全部改为城镇类型后,(1)、改变了净辐射通量,在午间感热通量的最大值敏感性试验较控制试验大,在夜间,感热通量由正转为负的时间延后。午间大气边界层较控制实验抬升了近100m左右。(2)、城市下垫面使得盆地西部到东部的温度有较大的升高,高温区的范围有所加大。(3)、下垫面特征的改变能够影响陆气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大气的能量平衡,城市下垫面对盆地西部到东部的不稳定能量有增大的作用,特别是对于盆地中东部地区。不稳定能量的增加对应了降雨过程中雨区的增加和雨量的增加。使之容易在市区产生局地降水。总的说来,下垫面特征的改变对降雨过程的开始有较大的影响,但对于整个大的降雨过程的过程雨量及中心雨区位置影响不大。进一步分析得出,下垫面性质对于对流性天气比较敏感,因为这和大气的不稳定层结有很大的关系,但如果有大的影响系统,这方面的影响力相对要小得多。

暴雨 数值模拟 下垫面特征 敏感性试验 过程分析

谢娜 王咏青 施娟 倪萍

成都市气象局,四川 成都 610071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