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GRAPES中尺度模式对一次西南涡暴雨的数值模拟与诊断分析

  用GRAPES-Meso 数值模式和LAPS 中尺度局地分析资料做初值场及侧边界,对两种分辨率(2.5km 和5km),采用不同的云物理方案,给定不同的spin up 时间,设计18 种组合方案,对2008 年7 月一次西南涡暴雨过程做数值模拟,比较不同方案对雨带、雨团分布及降水量的影响。模拟结果表明,用LAPS 资料对雨带和对流雨团的模拟,较直接用NCEP 再分析资料有改进,其模拟的雨区与实况更接近,模拟的垂直速度及降水,在积分4h 左右就有明显优势,即能有效缓解spin up 问题。显式降水方案和KF.m 混合方案有较好的模拟能力,而BMJ.m 混合方案模拟降水强度较差,且三种云物理方案都与模式分辨率有关,即各种云物理方案都有其自身的适用尺度。显式降水方案用于2.5km 分辨率的模拟效果更好,KF.m 混合方案比BMJ.m 混合方案更适合于高分辨率的数值模拟。诊断分析表明,采用显式降水方案模拟较采用KF.m 混合方案和BMJ.m 混合方案,更有利于云水通量散度降水,模拟过程中低层垂直速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降水强度。凝结函数降水率和小时降水量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在时间上前者较后者提前1h,相对湿度RH 取值越大,计算的凝结函数降水率越小,取 RH ≥ 99%近饱和气层计算的凝结函数降水率与小时降水量最为接近,表明在降水中心附近空气湿度很大,已接近饱和,伴随强烈的垂直运动产生降水。

中尺度分析 西南涡暴雨 数值模拟 诊断分析

唐永兰 辜旭赞 张兵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81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 430074 中国气象局武汉暴雨研究所,武汉 430074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