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岛核泄漏物质在大气中输送扩散的数值模拟
2011 年3 月,日本本州岛东部海域地震引发福岛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在全球大气环流的作用下,我国也持续监测到人工放射性核素I-131。本次研究基于空气质量模式Models-3/CMAQ 和数值天气预报模式 WRF,结合NSC 的数据以及核事故的泄露方式对放射性物质Cs-137 的排放进行设定,对3 月12 日-17 日期间的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并模拟了核事故发生后5d 内Cs-137 的扩散传输情况,对模拟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并评估了该事故对我国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 月份,日本多受温带气旋的影响,自西向东的气流基本维持了放射性物质的向东输送,温带气旋对放射性粒子的扩散态势影响较大。Cs-137 在近地面层受天气条件影响很大,基本上从福岛地区向东北、偏东和东南三个方向扩散传输;在高空层受较强的自西向东的气流影响,基本维持向东扩散,对我国短期影响很小。本次试验的结果与欧洲ZAMG 模式结果差别不大,从模式比较的角度也间接增加了本次试验的可信程度。总体来看,本耦合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和预报放射性粒子的扩散强度、分布和走向。
核泄漏 数值模拟 输送扩散 全球大气环流 空气质量模式
王鹏飞 费建芳 程小平 黄小刚
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南京21110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0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