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南方冰雪灾害数字化特征分析
2008 年1 月中旬至2 月初,中国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上非常罕见的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灾害,给国民经济和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灾害天气的成因分析及准确预测成为一项很有必要的工作。对此次灾害,气象工作者们已做了较多的研究。因传统预测方法利用的资料都经过修正,所以忽略了很多有效的信息(非规则信息)。本文从大气稳定性和热量变化的角度出发,利用大气探空资料,采用能体现非规则信息的数字化结构分析方法(V–3θ图)对08 年南方雪灾的大气结构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灾害产生的原因。分析结果如下:(1)通过将大气静力稳定度判据判定的大气层结与通过3θ曲线结构判定的进行比对分析,证实信息数字化分析方法是以层结静力稳定度判据为原理来分析大气的稳定状况。(2)2008 年南方冰雪天气过程的数字化结构特征为:3 条曲线整体右倾且位温随高度分布趋于或小于45°说明大气热量分布总体超稳定,具体为:近低层大气不稳定,中高层大气稳定或者超稳定;“超低温”位置下降并向南扩展;中高层风为一致偏西风,近地层有回流的东北风,构成整层为强盛的偏西风顺滚流;中低层sed θ和θ * 曲线接近或重合,即水汽条件充足,出现低矮深厚的暖层云。(3)通过对大气结构异常的讨论发现:影响此次大范围冰雪天气的系统包括地面冷高压,冷高压回流,沿海南下,携带了大量的海洋水汽到达中国南方大部,与由于对流层下降引起风速加大的中层西风交汇,形成低矮深厚的暖层云;又据太阳辐射不均的问题,讨论了此次雪灾的持续性过程可能与天体因素的影响有关,极移突出可能是此次持续性雪灾发生的本质原因。同时本文分析的冰雪天气过程的数字化结构特征在08 年10 月高原雪灾、09 年初美国大雪、09 年初冬华北大雪等中均有体现,限于篇幅,文中未一一列出。因此,在灾害预测过程中,非规则信息应被得到重视,其中“超低温”信息是最重要最关键的非规则信息。本文所用方法还不能说是处理非规则信息的最好方法,但至少说明了引入了非规则信息能为灾害天气的预报提供门径。
稳定性 信息数字化 冰雪灾害 结构信息
陆雅君 陈刚毅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大气科学学院,成都,610225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