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一步深化气象科普的内涵和创新形式
气象科普如何在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中进一步深化内涵和进一步进行形式上的创新,如何培育和打造一批有影响的气象科普品牌,为维护人民群众的福祉安康、增强公众应用气象信息的能力、提高全民气象科学素质做出更大的贡献是摆在广大气象科普工作者和爱好者面前的一个课题。国内的科普作品往往以揭露真相为最终目的,缺乏文学作品的唯美、悬念感、过程感,缺乏的是追求真理的过程和制造神秘感——而神秘感正是科普文学的魅力所在。本文从一些经典影视作品、气象歌曲和谚语俗语、气象科普馆的内涵和形式分析了哪些作品如何经久不衰,易于传颂和流传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在如何继承传统和融合现代科技进行气象科技的普及和传播提出了一些方法和思路。气象理论和实践已经有了完整的体系,覆盖程度从1 公里到10万公里,从1 小时到10年甚至上百年,但科普事业还没有形成如此完备的体系,需要进一步加快建设步伐,要覆盖到各年龄层次和各个行业。气象科普采用科技传播的手段,利用文学的表达方式将是科普工作者和爱好者的努力方向之一。
气象科普 创新形式 气候变化 科技传播
刘俊 余运河
总参气象水文空间天气总站 北京 100094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