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广西气象部门“十一五”科普工作及“十二五”科普工作思路
“十一五”期间,广西气象局、广西气象学会制定了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各项措施,下发了《广西气象局、广西气象学会关于贯彻“科普法”的意见》;向全区气象科技工作者发出了《广西气象学会鼓励气象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科普活动的倡议书》,在部门内外、社会上掀起开展科普工作的高潮,营造开展科普工作的良好氛围。几年来,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宣传气象科学知识,编发科普小报及材料,深入厂矿、街道、乡镇咨询和宣传次,制作气象科普影视片,宣传气象科技知识,繁荣了科普创作;利用气象科普教育基地,积极开展青少年气象科普活动,坚持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向社会开放气象台站,开展大手牵小手活动,并为牵手学校建立红领巾气象站及培训小小气象员,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组织气象科技人员到帮扶对子的学校指导学生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研究;通过“世界气象日”、“科技活动周”和“十月科普大行动”等开展大规模的科普宣传活动,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技咨询、科普报告、座谈会、茶话会、文艺晚会、上街设点宣传、制作科普展板、散发宣传资料、播放科普电视节目、开展“12121”介绍、开放气象台站等活动;加大对各级领导干部的气象科普宣传工作,使气象防灾减灾意识普及到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在“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正视存在的问题。目前,阻碍气象科普事业的发展有5 个主要因素:一是对科普工作的认识有待于提高;二是高质量的气象科普宣传品不多;三是缺少相应的机制与政策;四是科普经费的投入不足,气象科普场馆少。十二五”期间,我们要紧跟时代步伐,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中国气象事业发展战略确定的奋斗目标,全方位地开展气象科普工作,以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参与的方式为载体,以提高人的科学素养和整体素质为根本任务,以普及气象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为内容,树立大科普理念、不断丰富科普工作的内涵,做到与国家科普规划和政策相一致,与气象科技进步相配合,与公众需求相适应,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相同步。要创新气象科普工作机制,加强气象科普工作的规划和实施,整合和集成气象科普资源,形成共同参与和资源共享的气象科普体系,搭建气象科普平台,强化气象科普服务,努力实现气象科普宣传群众化、社会化、经常化、场馆化。要适时开展加强气象科普能力建设的机制、资源、渠道、内容、组织体系、方式方法、服务对象、表彰奖励、队伍建设、国际合作等方面的研究,确保气象科普宣传的正确导向,为气象科普的持续发展夯实基础。要大力加强气象科普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由气象科普专家、科技工作者和科普志愿者共同组成的队伍。要大力发展气象科普基地、现代化的气象科普场馆和基层气象科普设施建设,建立规范的管理办法。要进一步加强面向农村、社区和青少年的气象科普工作,充分认识其重要性和紧迫性,并使之成为气象科普品牌建设的重要对象。
气象科普 宣传活动 科学素养 品牌建设
李耀先
广西气象学会,广西南宁 53002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