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当前气象科普工作的几点思考
气象科普是普及气象知识、推广气象科学技术、宣传气象为社会和民众服务能力的一项社会公共性事业,随着科学技术的更新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在社会对气象服务需求不断增加和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的形势下,气象科普工作在指导思想、形式、内容、组织保障等方面体现出越来越大的局限性,气象科普工作已经无法满足公众对各类气象信息迅速增长的需要。结合近年来气象部门开展气象科普工作实际,通过对对不同行业不同群体多方面的调查,发现当前气象科普存在几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一是气象科普形式老套,方式局限,表现在气象科普形式单一、方式陈旧,不能满足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的需求和公共气象服务发展的需要;二是气象科普内容单调,质量不高,表现在科普内容上缺乏多样性和创新性,与经济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内容少,指导人们科学利用气象信息和知识的内容少,不能充分发挥气象服务工作的效益;气象科普覆盖面窄,缺乏针对性;三是气象科普工作缺乏协作机制,表现在气象科普只重视对广大公众进行气象知识的普及,未全面重视对特殊地域、特殊时段、特殊人群进行有重点、有针对性的宣传;四是气象科普工作缺乏协作机制,表现在气象科普专职人员缺乏,与科研机构、科协、民政、教育等部门协作较少;五是开展气象科普工作缺乏必要的演练,表现在气象科普忽略了广大公众获取气象信息、开展气象灾害自救互救能力的提高,缺少模拟场景的演练,缺乏气象防灾抗灾应急工作实践经验。针对这些问题,着重从气象科普工作战略地位、科普形式完善、科普内容创新、科普协作机制建立、气象科普演练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做好气象科普工作的思路与对策。一是牢固树立气象科普工作在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二是不断强化气象科普工作在各领域中的针对性;三是进一步创新气象科普内容及科普工作形式;四是建立气象科普协作机制,探索网格化科普模式;五是加强气象防灾抗灾演练,提升气象灾害应急应对能力。
气象科普 防灾抗灾 气象灾害 应急应对能力
殷春生
富阳市气象局 浙江富阳 3114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4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