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一次局地大暴雨天气分析
2010 年6 月23~25 日乌鲁木齐出现了暴雨天气过程。本文对产生暴雨的环境场:大尺度环流形势、影响系统、物理量场,以及热力条件、逐时自动站风场和雷达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亚低值系统在稳定维持的环流背景下,底部先分裂一短波东移造成强降水,随后系统减弱东移再次产生暴雨。暴雨产生在高温、高湿的对流不稳定大气中,低空偏南风和东南风带来了水汽,为暴雨的产生组织了系统性的强上升运动,暴雨区与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相对应。来自阿拉伯海和孟加拉湾沿青藏高原东侧偏南气流北上的两股水汽,通过中高层的西南气流和低空的偏南气流两条路径输送到暴雨区。自动站风场资料和雷达回波资料的中尺度幅合和切变对强降水落区、强度和发生时间具有很好的指示意义。西南引导气流输送不稳定能量到乌鲁木齐,并得到释放,弱冷空气是动力触发机制。fy-2D 西国境线对流云系东移,与青藏高原发展北涌的对流云系相遇部分合并,云区强烈发展,在中东天山东北西南向的对流云带中多圆型对流云团存在,呈现局地强降水的中尺度特征。地形对强降水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分布特点和局地变化上,而中尺度切变的形成与地形条件有关。
大尺度环流形势 自动站风场 雷达回波 不稳定能量 地形影响 局地大暴雨 天气分析
窦新英 万瑜
新疆乌鲁木齐市气象局,830002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