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空间网格技术的北京地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与区划
研究首先选用北京地区近30 年的气候站点资料,运用雷暴日与地闪密度的换算关系,计算北京地区的地闪密度分布。然后基于空间网格技术,依据承灾体雷电防护和规避特征,将雷电灾害承灾区域划分成建筑物、室外建筑物遮挡部分及空旷地带三种空间类型,依据不同类型地域遭受的雷击密度、有效截收面积、雷电防护能力、位置参数等因素,分别计算评估网格单元内的雷击危险事件次数,作为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主要致灾因子指标。以人作为雷电灾害的首要承灾体,按“风险=雷击危险事件次数×暴露人口”的概念模型方法,测算北京地区雷电灾害风险指数。评估结果发现北京城市地区尽管地闪密度不高,但人口及经济实体密集分布,雷电灾害风险不低,而北部、东部及西部山区,闪电活动较频繁,但造成的雷电灾害风险不是太高。
闪电密度 雷电灾害 风险评估 空间网格
扈海波 潘进军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100089,北京 北京市气象局,100089,北京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0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