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来宾气象为农服务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之我见

  本文通过问卷、走访、座谈、实地勘察等方式,对目前来宾市农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在气象服务信息的接收、认识、需求和期望等方面有了较为详实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围绕如何从来宾市农村实际出发,给广大农民朋友提供防灾减灾、增收致富量身订制气象服务产品、为来宾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福祉安康提供实用周全的气象服务等问题,进行分析与思考,得出一些建议与对策:(1)在政府组织领导下,相关部门密切配合,逐步建立起预报到乡、乡乡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村有气象信息员的农村气象服务体系。建立一支稳定而专业的气象信息员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农村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中的纽带作用,有效打通乡村“最后一公里”的气象信息传输瓶颈。气象为农“两个体系”主要建设内容要充实,切实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和农业气象服务信息普及应用,以减轻气象灾害造成的危害,保障农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2)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合作,将气象资料、气象服务材料与其他部门信息整合到一起,提高农业气象服务信息的针对性、实用性。(3)各级气象部门进一步加强农业气象灾害监测业务,根据当地的特色农业,适时开展农业生产气象条件分析评估,并通过多种途径,及时向广大农民提供为农服务产品,对农业生产一线提供气象技术服务指导。(4)积极组织相关气象业务培训,培训人员有信息员、农村党员干部、志愿者、学生、农民群众等;培训的方式除课堂外,可借助农村党员干部培训班和远程教育系统,进行气象防灾减灾知识培训,也可以通过参观气象台站、共同维护乡镇自动站、开展气象科普宣传和气象灾情调查活动等方式,把气象方面的各种知识灌输给群众,达到提高农村农民气象科普素质的目的。(5)开通灾害性天气资讯免费固定电话,随时给群众答疑解惑,根据天气特点提出适当而科学的防灾减灾措施和建议。可以通过电台增加天气预报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次数。

农村气象服务 防灾减灾体系 灾害性天气预报 远程教育系统

汤丽莎 韦江红

广西来宾市气象局,54610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5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