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气象科普提高公共气象服务效果
随着气象科学的不断发展,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当前公共气象服务的平台较多,内容也较丰富,但服务效果如何,即公众接收到气象信息后,能否在生活和工作中起到趋利避害、防灾减灾的作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首先对上述问题进行分析探讨。(1)公共气象服务的主要对象之一是公众,主要目的之一是防灾减灾。据统计,气象灾害占所有自然灾害的70%。要最大程度减少气象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不仅需要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防范措施,而且还必须有公众的参与。目前大多数公众对气象知识的了解非常欠缺,导致他们缺少防范灾害性天气的意识和防范技能。(2)气象知识的缺乏有时甚至妨碍公众对天气预报的正确理解(如认为“暴雨”就是下的很猛烈的雨),理解上的偏差影响到公众不能利用气象信息方便生活、促进生产,从而使气象服务大打折扣。(3)据调查,有三分之一的公众希望了解气象知识,所以科普宣传也是公共气象服务的内容之一。综上所述,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有利于提高气象服务效果。因为公众充分掌握气象知识、提高对气象信息的接受能力和运用能力,才能使气象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其次,对如何加强气象科普宣传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调查了解公众对气象知识的需求、兴趣和公众喜爱的科普形式。这可通过深入社区、农村和学校等和各界座谈或通过网络、报刊等媒体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来完成。(2)根据公众需求,制定科普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科普宣传。(3)根据不同人群选择科普内容和形式,充分利用各种宣传载体,使公众乐于接受,并易于接受。(4)根据不同的地域(地理环境、天气气候特征和人文环境不同)、不同季节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提高科普宣传的实用效果。(5)有系统地进行科普宣传,有利于提高公众对气象科学的兴趣,进而提高学习气象知识的主动性。(6)针对当时的天气过程或气象热点进行科普宣传,为公众答疑解惑。(7)加强各气象部门间的联系和交流,避免重复劳动。
气象科普 公共气象服务 灾害性天气 防范技能
魏文秀 张中杰 赵妙文
河北省气象服务中心 05002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