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管理在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实例中的应用
社会问题的复杂性和公共危机的多发性,使得危机管理得到重视。最近一些年来,危机管理理论已成为公共管理中的一个有代表性的理论。气象灾害属于公共危机中的自然危机,特别是重大气象灾害可能带来灾难性后果,是一种具有紧急性、破坏性和社会性的危机,可以应用危机管理的理论进行研究。本文运用危机管理理论和相关知识,以河南省两次暴雨山洪灾害事件为例,对气象灾害应急响应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借鉴国外经验,对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提出建议和对策。根据个例分析和利用危机管理理论对个例进行的评价,从管理机制、协调配合等方面出发,总结了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中存在的政府领导和协调的作用尚未得到充分发挥、部门之间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协调配合机制尚未建立、气象灾害应急管理体制需要进一步健全等三个问题。通过对美国、日本、英国、巴西等国家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设情况进行概括、分析和总结,得出在完善气象灾害应急响应机制建设过程中,值得借鉴的四点国外经验:完善的法律制度和预案是做好气象灾害应急响应工作的前提;有效的事前预防措施是减轻或者避免气象灾害损失的基础;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负其责、协同合作是应对气象灾害的保障;及时的应急响应和服务是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的关键。总之,加强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减轻气象灾害的危害,除了不断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和预报的准确率之外,更重要的是,强化政府和民众的危机意识,提高政府及有关部门在气象灾害来临前和发生时,应对气象灾害的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对于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响应措施,有关单位和社会公众也应当有相应的响应能力,包括接受这些信息和服务的能力。这样,才能促进全社会共同进行并做好气象灾害防御工作,推进气象灾害防御工作社会化进程,形成共同防御气象灾害的良好氛围,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工作的综合效益。
危机管理 气象灾害 应急响应 防灾减灾
布亚林 宋建予
三门峡市气象局,河南 三门峡 4720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8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