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基于投影寻踪技术的台风灾害脆弱性评价

  自1991 年“区域灾害系统论”的提出直至今日不断深入和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逐渐认识到“灾害是致灾因子、孕灾环境与承灾体综合作用的结果”。更有研究者认为,没有承灾体就没有灾害。中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尤其是东部沿海地区。实施台风灾害(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其目的是为区域制定资源开发与减灾规划、防台救灾工程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如何快速有效评价承灾体脆弱性一直是近年来有待突破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投影寻踪技术以毋需人为设计指标权重、操作便捷、客观性强等特点为之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采用复合形法优化其模型参数,同时结合本文提出的从“个体到全局,微观到宏观”的脆弱性评价方案,建立了一种区别于以往的台风灾害脆弱性评价模式。以浙江省东部沿海地区为例,按“由虚到实,逐步细化”的解析原则将台风灾害脆弱性分解成人类脆弱性、经济脆弱性、房屋脆弱性、农业脆弱性和基础设施脆弱性5 项指标,进而又细分为老人、妇女、儿童,GDP,局部危房、整体危房,农作物播种面积,海塘防御标准等若干项指标,通过利用投影寻踪技术建立逐级评价模型。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脆弱性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浙江中南部沿海地区,最高分别为苍南和平阳,较高的依次为乐清、温州市区、瑞安、温岭、玉环和台州市区;北部沿海地区除宁波市区相对高一些,其他地区相对较低;同时,不同承灾体的脆弱性分布表现出较大差异;另外,根据最佳投影方向可知,人类脆弱性对台风灾害承灾体综合脆弱性的影响程度最大,房屋脆弱性次之,尔后依次为经济脆弱性、农业脆弱性和基础设施脆弱性。从而验证了该评价模式结构清晰、方法可靠,评价结果全面科学、与实际相符率高,因此在同类应用中具有一定优势。

台风灾害 投影寻踪 复合形法 脆弱性因子 逐级评价模型

严洌娜 孙长

浙江省气象台,杭州 310017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