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触发闪电中M分量类型的电流脉冲特征分析
山东人工触发闪电实验自2005 年开始实施,至2010 年,共成功触发负极性闪电22 次。本文分析了触发闪电中有实测电流结果的23 次ICC 脉冲和63 次M 分量,并对电流波形参数进行了统计。从电流波形上看,ICC 脉冲和M 分量均呈相对对称的V 型,且二者均发生在相对平稳的背景连续电流上。统计得到ICC 脉冲和M 分量电流峰值的分布范围均较大,分别为23-6700 A 和21.6-7000 A,二者电流峰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均与几何平均值相差达到一个量级。统计得到ICC 脉冲的电流峰值IP,电流10%到90%上升时间T10%-90%,半峰值宽度THPW,持续时间TW,转移电荷量Q 的几何平均值分别为90 A,437 μs,712 μs,2.50 ms,100 mC,M 分量的对应参数结果分别为276 A,251 μs,242 μs,1.21 ms,101 mC。较M 分量而言,ICC 脉冲的电流峰值相对较小而时间参数则相对较大,该趋势与M 分量中电流峰值与时间参数的基本趋势相一致。根据ICC 脉冲和M 分量电流波形的相似性及对二者的波形参数统计结果的分析,ICC 脉冲和M 分量可归为同一类型,即M 分量类型的电流脉冲。通过对本文观测结果与其他研究观测结果的对比,发现高建筑物中上行闪电的ICC 脉冲和M 分量的电流峰值比人工触发闪电中相应脉冲的电流峰值更大,而上升时间、半峰值宽度、持续时间参数等则较小。人工触发闪电的ICC 脉冲和M 分量的物理过程,与高建筑物中上行闪电的ICC 脉冲和M 分量的物理过程,可能存在一定差异。
人工触发闪电 电流波形 脉冲特征
蒋如斌 郄秀书 杨静 王彩霞 赵阳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层大气与全球环境探测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9 中国科学院大气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兰州,7300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5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