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我国登陆热带气旋的闪电活动特征

  利用广东省电力闪电监测网获取的地闪定位资料和《热带气旋年鉴》提供的气旋位置和强度资料,分析了1999-2010 年登陆我国的33 个热带气旋的闪电活动的空间分布特征和随时间的演变特征,并探讨了眼壁闪电对热带气旋路径和强度变化的指示作用。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热带气旋之间闪电活动差异很大,有些产生很强的闪电活动,有些则闪电活动很弱,且闪电频次与气旋强度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性。②热带气旋海上闪电活动强于陆地,登陆后闪电频次平均减少40%,但也有些热带气旋登陆后闪电活动有所加强。③从时间分布特征上看,热带气旋强度达到最强之前,均存在闪电活动的爆发。不同TC 闪电爆发提前其最大风速的时间不同,平均提前时间约为14 小时。④从径向分布特征上看,随着TC 强度的增强,闪电分布从眼壁集中的单峰形式,逐渐发展成为眼壁和外雨带均具有较强闪电活动的双峰形式,且TC 发展越成熟,双峰形式的闪电三圈分布特征越明显。正地闪在眼区和内雨带区域(20~200 km)所占比例相对较大,在外雨带区域(距TC 中心200~500 km)所占比例低于10%。⑤眼壁闪电爆发主要发生在TC 强度变化(增强或减弱)阶段,处于稳定状态下的热带气旋,眼壁闪电活动的突然增多很可能预示其路径将要发生改变。

热带气旋 闪电活动特征 空间分布特征 演变特征

张文娟 张义军 郑栋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雷电物理和防护工程实验室,北京,10008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