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雷暴特征分析
利用江苏省13 个城市1961—2008 年共48 年的雷暴日资料,南京1951-2007 年的降水、雷暴资料和 2006-2009 年江苏省闪电定位仪数据,经过统计分析发现江苏年均雷暴日呈逐年下降趋势,南通的年雷暴日减少趋势较全省平均明显快,扬州下降的趋势最小;雷暴月变化呈单峰型,70.28%的雷暴出现在夏季,冬季最少,只有1.05%;年均雷暴日空间分布差异明显,总体呈南北少中间多分布,历年雷暴日的标准差空间分布和年均雷暴日一致,都呈现非均一性。1、12 月发生雷暴的概率几乎为零,2 月下旬开始发生雷暴的概率不断增加,波动也比较明显,6 月迅速增加,7 月达到顶峰,各市雷暴发生概率最高日不一致,但全省日雷暴发生概率≥0.35 的日期除苏州集中在7 月中旬外,其余市都主要分布在7 月中下旬;造成江苏产生雷暴的天气系统主要有6 种:高空低槽东移型,高空低涡型,沿海低槽型,低层切变型,副高增强减弱型,热带气旋,但各系统影响时间有所不同。地闪的空间分布也体现非均一性,高值区在西南部,地闪的分布和气候、地形地表等密切相关,江苏省近4 年地闪较密集地发生在7、8 月份;地闪主要分布在6-8 月的12-20 时,尤其以8 月的15-17 时最多,和对流发展规律较一致。南京雨中有雷比率主要分布在0.12-0.25 之间,平均为0.19,约1/5 降雨有雷暴;雨中有雷的比率呈逐年缓慢下降趋势,但近几年出现雷暴的比率略有增多;各月雨中有雷比率呈单峰型,夏季雨中有雷比率较其他季节大。
雷暴日 非均一性 逐日雷暴发生概率 雷暴天气系统 雨中有雷比率
钟颖颖 冯民学 焦雪 王锡中
常州市防雷中心,常州,213022 江苏省防雷中心,南京,210009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