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外感疾病气候敏感性研究

  中医疾病学分类为内伤杂病与外感时病两大类,外感时病是感受了非时的风、寒、暑、湿、燥、火六气 (太过或不足)和疫疬之气。《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指出:“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 之化之变也。”阐明了风、寒、暑、湿、燥、火等异常气候,是导致疾病发生的重要原因。《黄帝内经素问·六 节脏象论》指出:“苍天之气,不得无常也。气之不袭,是谓非常,非常则变矣。”“变至则病,所胜则微,所不 胜则盛,因而重感于邪,则死矣。”可见,气候异常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使人机体不能与之相适应,成为致病外邪,甚至导致人病亡。本文为了揭示我国风寒暑湿燥火等六邪(气候异常)时空敏感性特征,利用全国50a (1955 —2004 年)逐日风速、气温、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等实测资料,采用EOF 和小波分析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 )近50a 来 我国,六淫演变敏感区主要在我国华北和华中地区;华北地区是我国的燥湿火邪气最敏感区,人之肝肾肺易受 邪;华中地区是我国风暑邪敏感区,脾肾肺易受邪。2 )年内敏感性时段,华北地区(石家为代表)6 月份是一 年中火邪敏感的时段,脾肺易受邪;8 月份暑热邪气的敏感时段,肝肾易受邪;12 月份风寒邪气敏感时段,心 脾易受邪;4 月份风燥邪气敏感期,脾肝易受邪;2 份月风寒燥邪,心脾肝易受邪。3 )华中区域(武汉为代表) 3-4 月是风湿邪气敏感阶段,脾肾易受邪;7 月份风暑湿三邪杂合的最敏感阶段,脾肺肾易受邪;8 月份暑热邪 气最敏感,肾肺易受邪;1 月份风寒邪气敏感时段,心脾易受邪。4 )华北地区(石家为代表)1967 —1989 年间 风寒邪易出现,心脾易受邪;进入1990s 年之后燥热(火邪)敏感时段,肝肺易受邪;强弱变化以3-6a 和12a左右的准周期为主。华中区域(武汉为代表)1967 —1989 年间风寒邪易出现,心脾易受邪;1990s 之后属于燥 热(火邪)敏感期,肝肺易受邪;1950s 后期属于风寒燥杂合邪气的敏感时段,心肝脾易受邪;强弱变化以3-6a 和12a 左右的准周期为主。石家庄和武汉为代表的区域火邪不断加重、更加敏感,肝肺更易受邪。

外感疾病 气候敏感性 中医疾病学分类

王毅荣 张书余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 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甘肃省定西市气象局,甘肃定西,743000 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减灾重点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甘肃兰州,73002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