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的变化特征及影响因子分析

  利用1951—2009 年华北地区9 个代表站温度资料,北半球海平面气压场、500 hPa 高度场和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及相关环流特征指数资料,通过合成对比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华北地区冬季温度的异常变化和成因及其与前期大气环流和海温场的遥相关联系。结果发现:①华北地区冬季温度具有明显的年代际气候变化特征。上世纪50 和60 年代为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明显低温时期,70 和80 年代为温度回升时期,90 年代进入明显高温时期,目前仍处在明显高温时期。②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年份,北半球海平面气压距平场场分布具有明显不同。异常冷冬年,蒙古高压和西伯利亚高压,尤其是西伯利亚高压强度偏强;阿留申低压和冰岛低压强度偏弱;夏威夷高压和亚速尔高压强度也均偏弱。异常暖冬年,与之相反。③华北地区冬季异常冷暖年份,北半球500 hPa 高度距平场分布差异明显。异常冷冬年,本区500 hPa 高度场偏低,西太平洋副高偏弱,乌拉尔山阻高偏强。异常暖冬年,与之相反。④在前期春、秋季蒙古高压的消退和建立过程中,其强度越强,夏季北太平洋高压越弱,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易偏低。反之,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易偏高。⑤前期春季西太平洋副高、夏季中太平洋副高、秋季南海副高活动影响关键区500 hPa 高度场越高,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易偏高。反之,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易偏低。⑥前期春季西风漂流区海温越低,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越高,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呈现厄尔尼诺分布型,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易偏高。反之,西风漂流区海温越高,赤道东太平洋海温越低,北太平洋海温距平场出现拉尼娜分布型,华北地区冬季温度易偏低。

冬季冷暖 变化特征 大气环流 海温场

任广成 沈爱华 蔡开华 眭益众

中国人民解放军96631 部队,北京 102208 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上海 200030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11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