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道MJO活动对广东6月降水的影响
利用1979-2008 年共30 年广东省86 个测站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DOE 第二套分析资料的大气多要素日平均资料,分析赤道大气季节内振荡(MJO)活动对广东6 月降水的影响并讨论其物理过程。结果表明:赤道MJO 活动对广东降水存在调制作用,对全省降水正异常有指示意义的是强MJO 事件的第3 位相。当赤道MJO 处于第3 位相时,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明显加强西伸,来源于西太平洋地区的水汽随副高边缘向广东输送明显加强,广东水汽通量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广东降水加强。MJO 第3 位相造成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偏西的物理机制与大气对赤道东印度洋热源的响应有关,当赤道MJO 处于第3 位相时,赤道东印度洋对流加强,由于潜热释放对大气产生加热作用,位于热源东侧的赤道西太平洋地区大气低层产生Kelvin 波响应,出现东风异常,使得西北太平洋地区的纬向风经向梯度为正异常变化,即形成负涡度异常变化,从而导致西北太平洋副热带反气旋性高压加强、偏西。赤道MJO 活动对广东强降水的影响需要中高纬度西风槽的配合,东亚西风槽加强广东地区的动力辐合上升运动,两者配合为广东强降水提供了有利的水汽输送条件和动力辐合上升条件。2010 年6 月观测事实证明,广东的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与西风槽和MJO 强度较强且处于第3 位相这种状态密切相关。本文结果有助于拓展广东强降水的预报思路,结合动力模式产品将有助于延长预报时效。
赤道大气季节内振荡 物理机制 持续性强降水 动力模式
林爱兰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广州 51008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6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