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专题

2010年夏季内蒙古干旱高温分析

  2010 年夏季内蒙古降水为1961 年以来最少,气温为1961 年以来最高,异常的高温少雨使得干旱加重。分析造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大气环流持续异常,(一)表现在夏季各月850 hPa 高度上,内蒙古及周边地区流场很弱,没有超过4m/s 的风速,其次风速、风向的水平辐合在内蒙古地区极其弱,甚至没有。由于偏南风弱,使得南来的水汽很少,内蒙古地区水平辐合又弱,因此低层少量水汽难以被抬升凝结成云、形成降水;(二)2010 年6、7 月500hPa 环流形势与夏季内蒙古旱年欧亚地区500hPa 环流形势相似,是典型的旱年环流形势,即西高东低型,因此出现全区少雨现象,而且6、7 月500hPa 高度场上,内蒙古处于高压脊区,受其控制,出现持续高温天气,8 月500hPa 高度场上,内蒙古处于低槽中,下游也有高脊存在,但经向度不够显著,因此不能阻挡上游低槽的东移,进而造成本月依然少雨。西北太平洋副高,1998 年夏季西北太平洋副高异常强大,对应内蒙古夏季降水异常偏多,之后这些年副高总体与多年平均值相比偏大、偏强,但内蒙古夏季降水一直处于非常少的位相上,2010 年夏季副高达到或超过1998 夏季,但内蒙古降水与1998 年夏季降水异常偏多完全不同,而是50 年来降水最少的一年,如此极端的现象说明用副高的强弱预测内蒙古夏季降水是不完善的,只有当副高偏强并与内蒙古下游130oE-140oE 附近的中高纬度高压脊合并加强形成高压坝时,才有利于内蒙古降水,2010 年夏季缺少后者,因此形成副高强大而降水少的现象。海温异常,1999 年以前,厄尔尼诺年当年内蒙古夏季降水以少为主,9 年中7 年偏少,拉妮娜年当年内蒙古降水以多为主,10 年中7 年偏多,1999 年进入高温干旱以后,不论暖事件还是冷事件内蒙古夏季降水都偏少,拉妮娜年当年降水偏少更为明显,2010 年夏季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表现为拉妮娜现象,因此也是造成内蒙古干旱的原因之一,随着大气环流年代际的变化,预测气候要素的因子也有待调整,海洋作为大气变化的热源(汇)依然是重要的外强迫因子,本文制作了内蒙古夏季降水明显偏少年和明显偏多年的全球海温场合成图和相减之差图,结果表明:敏感区(海温距平大于绝对值0.5℃)在30oN-50oN,140oE-150 oW 之间,多雨年以上区域海温分布为北高南低,少雨年以上区域海温分布正好相反,且海温正距平范围大,总体呈北低南高,2010 年与少雨年海温分布相似,这样的一种海温分布或许不利于上空500hPa 太平洋中部大槽的发展、加强,进而影响其上游130oE-140oE 附近高压脊的稳定、加强以阻挡西来低槽东移,造成内蒙古少雨。东亚夏季风影响,2010 年5 月第5 候南海夏季风在南海中北部地区建立,较常年爆发时间偏晚一候,其强度为1951 年来最弱。8 月第5 候,东亚副热带季风前沿北推至华北,比多年平均态晚近一个月,华北雨季才进入盛期,2010 年南海夏季风弱,反映在850 hPa 高度上携带水汽的偏南风极弱,同时东亚副热带季风前沿到达华北偏晚近一个月,这两点从水汽输送角度决定了内蒙古夏季少雨。

大气环流 夏季风 水汽输送 干旱高温 外强迫因子

陈廷芝 刘克利

内蒙古气候中心 内蒙古气象科技服务中心,呼和浩特 010051

国内会议

2011年第二十八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

厦门

中文

1-9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