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作物模型的气候变化适应技术模拟研究
在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观测到的中国的气候变化已比较显著,无论是气候平均态的变化还是极端气候事件的变化,都对粮食生产产生了重大影响,如何适应气候变化成为当前气候变化领域关注的热点话题。玉米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稳产和高产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研究和评价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北方玉米生产的适应技术,对我国的粮食生产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吉林敦化玉米为例,利用区域气候模式PRECIS (Providing Regional Climate for Impacts Study )输出的气候情景和DSSAT 模型中的核心模块CERES 链接,进行改变播期和品种引进与改良、改变灌溉条件等适应技术和措施的模拟,定量分析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及产量波动性的影响,评价了采用适应技术和措施后的效果。研究发现:通过采取一定的适应技术或措施,如本研究主要考虑的农艺措施,会降低气候变化对玉米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有利影响。相对于粮食产量平均态的变化,粮食产量的波动性更值得关注。尤其是采取综合的适应技术或措施的情况下,粮食产量的波动性将被降低,这将有利于区域粮食生产的稳产高产,有利于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此外,作物模型通过调整相应的参数或者模块,可以用来进行适应技术的模拟研究。各区域应结合区域粮食生产的实际情况,制定具有区域特色的综合适应技术,最大限度地降低气候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加有利影响。
气候变化 适应技术 作物模型 粮食生产
陶生才 许吟隆 刘珂 潘婕 杨红龙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518040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北京 100081农业部农业环境与气候变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北京 100081 深圳市国家气候观象台,深圳,51804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