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地区生长季参考作物蒸散变化成因的定量分析
参考作物蒸散(ET0 )作为全球水文循环研究中的重要参量之一,在估算作物需水量、评价农业水分资源、制定合理的灌溉制度和预报作物产量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本文基于FAO Penman-Monteith 公式计算了我国西北地区126 个测站1961 ~2009 年的生长季(4 月-10 月)参考作物蒸散对平均气温、风速、相对湿度和太阳辐射的敏感系数,并结合各要素的多年变化特征定量讨论了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的变化对太阳辐射最敏感,对风速变化的敏感性最低.但49 年来风速高达26.69%的减小幅度,使其成为西北地区对参考作物蒸散变化贡献最大的气象因子,贡献达到-5.22%;气温增加了11.68%,贡献仅次于风速,为3.29%;太阳辐射和相对湿度无明显变化,因此贡献较小,分别为-0.76和0.63 .三个子气候区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贡献情况存在一定差异,最明显的是亚洲季风影响区及其边缘区相对湿度的相对贡献比其他两个气候区大,而该区风速的相对贡献有所减小.空间分布上,由于多数站点的增暖趋势,气温对参考作物蒸散的变化多为正贡献;风速和太阳辐射的大范围下降使它们对参考作物蒸散的变化多为负贡献;由暖干向暖湿的转型导致相对湿度对参考作物蒸散的变化在西北西部基本表现为负贡献,而东部近几十年降水的持续偏少使得相对湿度多表现为正贡献.本文估算的四个气象因子共同作用引起的参考作物蒸散变化在趋势上、数值上和空间分布上都与参考作物蒸散的实际变化基本一致,两者的相关系数高达0.99 ,表明结合敏感性分析和气象因子的多年变化来解释西北地区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原因兼具合理性和可行性.利用趋势分析法、相关分析法和敏感性分析法来讨论影响蒸散变化的主导因素均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本文将三者的主要思想结合起来定量分析各气象因子对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贡献,将为探讨参考作物蒸散变化的原因提供一条新思路.
参考作物 敏感系数 蒸散变化 水文循环 需水量 灌溉制度
曹雯 申双和 段春锋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南京 210044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应用气象学院,南京 210044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3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