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方位上玉米基因飘流率的分布规律研究
基因飘流是转基因生物可能引起生态环境安全性问题的主要风险之一.本试验以紫18 为花粉供体、苏608 为花粉受体,于2009 年和2010 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溧水植物基地进行了玉米基因飘流试验.通过不同方位上紫18 与苏608 异交结实率的检测结果表明,主流风向的下风扇区为W 、WNW 、WSW 、SW 、S (2009年)和W 、WNW 、WSW(2010 年),其基因飘流事件占总量的52.02%,平均基因飘流率10.37%,明显高于其他扇区,与花粉源相邻的基因飘流率高达30.09%-80.57%,随着距离的增加基因飘流率迅速下降,呈现负线性指数关系,1%的基因飘流距离大多在15-20m ,部分方位超过20m 基因飘流率仍有1%以上.而逆风区(2009 年:NE 、ENE 、ESE 、SE 、E 、NNE;2010 年:S 、N 、SE 、SSE 、ENE 、NE 、ESE 、E 、NNE)基因飘流风险明显减弱,平均基因飘流率为1.11%,1%的基因飘流距离不超过5m ,绝大多数方位上基因飘流事件在3m 内就下降到1%以下.利用风向频率和基因飘流的相关分析证实,风向是造成基因飘流事件的不均匀分布的主导因素.当风向频率大于20%时,距离花粉源20m 仍有0.1%以上的基因飘流率风险;当风险频率不足5%时,距离花粉源8m 以外是相对安全的.
基因飘流率 玉米 分布规律 转基因生物
胡凝 江晓东 胡继超 姚克敏 卢宗志 冯芬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省农业气象重点实验室、应用气象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吉林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吉林长春 13610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2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