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候变暖对内蒙古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单产影响的初步分析
在采集、整理和分析了内蒙古10 个产粮盟市三种主要粮食作物小麦(1961-2008 年)、玉米和马铃薯(1979-2008 年)的单产数据和农区58 个气象站的气温及降水量资料(1961-2008 年)的基础上,归纳了内蒙古农区作物生长期的气候特征,计算了干燥度指数并利用统计回归模型分析了干旱对单产的影响并计算了影响系数,预估了未来不同增温幅度和降水量配置的温湿条件下粮食作物气象单产的变化,并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内蒙古保证粮食产量的建议.结果显示:农区作物生长期的气温在近48a 间呈上升趋势,在2001-2008 年间10 个盟市平均温度比气候均值(1971-2000 年平均值)增加了0.9 ℃,同期降水量比气候均值减少了48.9mm ;农区三种作物生长期的干燥度指数逐年代上升,特别是近8a (2001-2008年)小麦、玉米、马铃薯生长期干燥度指数比20 世纪60 年代分别上升了1.29 、1.82 和1.49 ,说明近8a 的干旱比60 年代严重;干旱对气象单产的影响系数表明在内蒙古不同作物的主要产区作物受干旱影响均比较显著,赤峰、锡林郭勒市和乌兰察布市的气象单产受干旱影响较大,呼伦贝尔市和巴彦淖尔市受干旱影响较小;对单产变化的预估结果表明降水量维持在气候均值水平时,温度如果增加0.2 ℃、0.5 ℃和1.0 ℃时绝大多数盟市会造成减产,增温幅度越大,减产越多;当增幅为0.2 ℃时,降水量增加越多增产幅度越大;增幅为0.5 ℃时,只有降水量增加20%以上才有望增产;温度增加1.0 ℃,降水量增加30%时大多数盟市仍会减产,仅在个别盟市有可能增产.
干燥度指数 降水量 气候变暖 粮食作物 单产数据
高涛 陈彦才
内蒙古气象科学研究所,呼和浩特 010051 内蒙古农业大学,呼和浩特 010018 内蒙古农牧业厅,呼和浩特 010010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1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