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号台风“凡亚比”粤西暴雨二次加强过程的分析
本文运用的资料有国家气象中心Micaps1 小时常规站点降水资料、Ncep1°× 1°6h 一次的fnl 资料以及EC0.125°× 0.125°24h 一次的资料。通过对1 小时站点降水资料累加进行空间插值,发现从台风登陆到降水基本结束整次过程来看,广东西部地区降水最强,其次为广西南部、广东东部、福建南部以及湖南北部。将降水按台风停编前和停编后进行累加,可发现台风停编后产生的暴雨的量级和范围均大于台风登陆到停编产生的降水。从6h 累积降水量可以看出,广东西部21 日前半日降水最多,后半日降水减弱,到 22 日降水又有显著增强。本文主要针对台风二次增强这一过程进行诊断分析。从温度场来看,蒙古地区的冷中心是从20 日08:00 开始入侵我国的,21 日锋区移至华北地区,广东局部有降温,22 日锋区移至山东、江苏等地,冷舌加深深入我国中部地区,广东出现3 度左右降温。从850hpa 风场来看,21 日华北地区有一风切变区,广东西部地区主要是西南气流占主导地位,水汽条件很好同时有西南气流和西北气流的交汇,在北方一支强劲的偏北气流开始南下,22 日,广东西部地区由西南气流转为偏南气流,华北地区风切变区消失,北方南下的强劲的偏北气流打通成一片深入广东西部地区。从相对湿度来看,21 日广西东部地区相对湿度为95%,22 日相对湿度减小到90%,结合风场可知22 日得水汽条件不如21 日。从垂直速度沿112° E 随气压和纬度变化的剖面图可看到,21 日前半日21°N‐22°N 之间垂直速度负值区从低层伸展到对流层中上层,21 日后半日这个强烈的上升运动区消失,22 日20°N‐22°N 之间垂直速度负值区比21 日前半日向上伸展的更高到了对流层上层。根据假相当位温沿111°E 随气压和纬度变化的剖面图可看到,当假相当位温随气压增大而增大时表示对流性不稳定,21 日前半日等值线密集区陡峭,大气稳定度很低,等值线密集区正好对应广东茂名大暴雨所在区域,到21 日后半日等值线密集区斜率明显减小,22 日等值线密集区斜率又有所增大,相应产生了粤西暴雨的二次增强。对850hpa 水汽通量散度进行诊断,发现22 日相比于 21 日水汽通量散度负值大,说明22 日水汽辐合比21 日强。通过初步诊断分析,得出(1)粤西暴雨二次增强的主要原因是强冷空气侵入,上升运动从对流层低层伸展到对流层高层并且打通使得对流迅速发展,尽管二次增强过程偏南风主导的水汽条件不如前一日,但是辐合运动的增强配合强烈的上升运动使得对流和大气层结不稳定度进一步加强,造成暴雨的二次增强。(2)假相当位温的垂直剖面显示暴雨主要发生在等值线密集陡峭的区域,等值线的斜率增加对暴雨增强有指示作用。(3)湿位涡在暴雨区为上正下负的垂直分布形式,对流层上层高值位涡向下传递促使锋生使得降水增强。
台风 粤西暴雨 二次加强过程 垂直分布形式
刘琳 麻素红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 北京 100081 国家气象中心 北京 100081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7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