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Saomai(2006)高分辨率模拟中低层风廓线特点分析
本文使用ARW-WRF 模式,以水平最高分辨率1km、垂直模式层40 层(对低层加密)的分辨率较为成功地模拟了台风Saomai(2006)。基于台风Saomai(2006)1km 分辨率的模拟结果,对台风低层(海面或地形上方1500 米以下高度)风场结构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当台风在海上时,其最大风速半径(RMW)附近存在有强垂直切变的风廓线。文中定义了高层和低层两个切变因子,将台风海上风廓线分为三类。其中两类为较强切变,属于急流型风廓线。进一步对三类风廓线在台风中出现的位置、急流高度,及两类急流型风廓线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超/次梯度风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化是形成急流型风廓线的原因,而外围绝对角动量的输送在其中起到关键的作用。台风登陆之后,未发现急流型风廓线存在。
台风 数值模拟 风场结构 风廓线
谭晓伟 端义宏 梁旭东
国家气象中心,北京,100081 中国气象局北京城市气象研究所,北京,100089
国内会议
厦门
中文
1-11
2011-11-01(万方平台首次上网日期,不代表论文的发表时间)